伊莉討論區

標題: 「閩南語」一詞是1930年代才出現的嗎? [打印本頁]

作者: darchiu0828    時間: 2024-8-1 10:52 PM     標題: 「閩南語」一詞是1930年代才出現的嗎?

  之前在一個閩南語漢字學臉書社團看過一位網友針對蔡正元博士的「誰是閩南人?」「河洛話是閩南人往自己臉上貼金」等論點進行反駁,有多舉證,相當有道理,其中他還點出:

一、史料,就其本質而言,證據力不足以下「論斷」。

  因為史料,有真、有假、有紀錄、有沒紀錄,所以證據力,原就沒有「百分百」。今想止用史料,沒有再加其他「語言研究……」資料佐證,來作「百分百論斷」。這是不可能的。

  再者,史料,在沒有釐清、補正之前,引用作為大前提,來推論。不足以令人信服。推論的論據,若「不可靠」,則犯了邏輯學原則,即「沒有理由、理由不充足」。問題是,閩南,地處偏遠,文獻有限。若要釐清、補正「所有環節」,除非你有「時空機」,可以回到過去,一天一天查,查個幾百年。否則,難以僅僅依據「有限史料」,就下「百分百論斷」。

  這是史料本質問題,還請認清楚「史料之能耐」。一分證據,才一分話。

  而且,這還沒有說到,各人取用史料時,會依一己立場「加以挑選」。如此一來,證據力,更加不足了。比如∶蔡先生,就刻意忽略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約 1639-1682 年間成書)寫的「河老」一詞了。

  就以上他的這個論點,我是贊同的:就如常有人說:「閩南語一詞是1930年代後期才有的。」我認為這論點並不完全正確;這論點是根據1935年《申報》的〈廈門海盜騎劫鷺江輪〉一文所述:「……盜共二十餘人、中有三女性、皆衣學生裝、餘著長衫短裝不一、操興化語、間亦有操閩南語者…。 」這是目前「發現最早」記載閩南語一詞的文獻但這能代表在1935年以前的閩南人就沒這樣口耳相傳地使用嗎?

  就我所知,在臺灣就有一些推廣臺語漢字教學的老師們,他們的家庭多是明清遷來的傳統閩南家庭,據他們說法,數百年下來家中世代講閩南語,口語上「臺灣話」「閩南語」「河洛話」都會交替使用傳說,照他們說法,祖傳算已久並非是1935申報之後才開始有此名稱也不是國民黨政府來之後才有的(至於「國民黨政府來臺才使臺灣有閩南語一詞」的說法,說不定是獨派想打擊政敵而推卸責任的藉口)

  有些人可能會希望他們拿出「證據」來證明,他們確實有些提不出文獻,但沒有就代表他們說謊嗎?祖先口頭傳下來的家族記憶就不能算數嗎?反過來問,如1935〈廈門海盜騎劫鷺江輪〉這樣閩南語最早的「有限史料」,就能證明更早以前就沒有閩南語的說法嗎?何況,據我所知:1900-1910年代日本人就有「支那南部福建語」的稱呼,南部福建語不就是「閩南語」?(閩為福建簡稱,就目前史料來說:福建地名始於唐朝福建經略使,閩作為其簡稱始於宋朝「八閩」的福建路)

  再舉一個金庸小說《笑傲江湖》的例子(雖是虛構的武俠故事,但該例也符合「傳統華人家族一些只有口傳沒有文獻的習俗特性」)

  故事中林家福威鑣局的「辟邪劍法」,在後來的劇情需要揮刀自宮的劍譜重新問世之前,其未得精義的劍法都是用「手傳口授」並沒有文字記錄(袈裟劍譜被祖先藏起來),至少從已經自宮但不希望子孫自宮的林遠圖傳到其曾孫林平之這一代,已達四代,也有大概一百年了,百年來劍法的口訣除了「需要自宮練內功」外的口訣都是用嘴巴一代傳一代讓子孫記憶

  以此例反問:要是劍譜的文獻沒再問世的話,難道這些口耳相傳的劍法口訣就不算數了嗎?難道會因為沒了劍譜,辟邪劍法就不存在了嗎?(頂多只是劍法的威力已大打折扣,但部分口訣已透過口耳的方式傳承下來)

  另外一提:《天下郡國利病書》的史料,我認為博士不是刻意忽略,而是真的漏查了,正所謂:「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博士也是會犯錯的,犯錯並不可恥,重要的是再多細查補正就好

作者: narcisess    時間: 2024-8-31 12:04 PM

有意思,不過現在要叫台灣台語了。
作者: darchiu0828    時間: 2024-9-2 12:02 AM

narcisess 發表於 2024-8-31 12:04 PM
有意思,不過現在要叫台灣台語了。

也改不了民間仍是稱「閩南語」的風氣
作者: yuanshuwu    時間: 3 天前

中國各地的方言 都會因為時間久遠 和當地土語 融合產生變化
就連現在我們說的官方語言和中國的普通話 都有些微的不同
透過史料和別的證據只能推論 要準確到100% 很難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5.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